您的位置:风俗习惯网 >> 地区风俗 >> 云贵高原上的“古城堡”(3)

云贵高原上的“古城堡”(3)

时间: 2013年03月19日 来源:地区风俗 作者: 地区风俗 浏览次数:

云贵高原上的“古城堡”(3)导读:
位于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的隆里村,又被称为隆里所城。这里原是古代军事城堡,现在,城墙虽已不甚完整,但城中的居民多是明朝初年屯军的后裔,古风犹存。   据《龙标志略》载:明洪武十八年(1385),明太祖朱元璋第

的天井,天井里有一只青石防火缸,龙蟠螭护,玲珑凿就;天井两旁是厢房,天井后是正屋,前壁正面为木板,通为花窗,皆细雕鸟兽,维妙维肖,其中镂空玲珑木板,雕镂更为奇绝。走出天井即是后院,陶家人用来种菜栽花,左侧的墙上开有一门洞,与邻家相通,是防战乱盗匪时便于联系或出走的小门。

  陶家不仅雕工精细,其图案造型也颇独特。陶定国老人称,这都是湖南师傅的手艺,当年祖爷爷的爷爷从门前的亮江放排,下沅水,走洞庭,入长江,一直到了上海,赚下这份家当。建老屋时,请来湖南师傅做了整整一年多才建成。

  陶家的祖宗牌位前,供放着一对出自民窑的青花瓷香炉;堂屋里的两只椅子,仔细一看竟是狮脚龙凤椅;放在门边的盆架上也雕着精致的镂空图案。

  老人为我们推开一间老屋,墙上依稀可见一幅工笔画,并有一副对联,上联为“点点杨花入砚池”,下联为“双双瓦鹊行书案”。据说这是祖辈人的书房,如今却成了堆放杂物的旧屋。汉戏班子:重温旧梦

  张罗汉戏班子现在可不是件轻易的事。当年的英俊小生如今多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而十多年前,戏班子里拉京胡的黄来友病故,班子因此散了伙。据说黄本事可了得,吹拉弹唱都是戏班子里的头把交椅,尤其是他那手反弹琵琶的绝活,没人能比,戏班子这一散,城里人十多年都没听过汉戏。

  “小时候最盼的是过大年,舞了龙灯,听汉戏。”已当了爷爷的杨枝坤提起儿时的乐趣仍记忆犹新。城里老年人谁不记得汉戏班子当年的辉煌,城南门的戏台那是最热闹的去处。杨枝坤说:“可惜呀,破四旧时,戏台也没能幸免。”

  据说汉戏是清朝时才传到隆里,当地的官人请了湖南常德的老师来教唱,学戏的多是龙标书院的学生,学生崽聪明,一点就通,有几个虽然没读多少书,可也下足了力气,先是在戏班子里干杂活,后来混上个跑龙套的,慢慢都唱出了名。戏班子最兴盛的时候是上世纪50年代,不但在邻近的各县巡回演出,甚至到黔南州里演出。  

  60岁的王金生算是这帮人当中最年轻的一个,他称自己是戏班子里的“万金油”,老生、小生、老旦、小丑他都能上,少了敲锣打鼓的,他接过来一比划,也是把好手,可在老辈子中间却没说话的份。他曾在母亲去世的时候,专门找来戏班子的服装道具,在送葬队伍中演了一出《太君出朝》,因为“母亲最爱的是听汉戏”。

  王保留了一份1956年隆里乡戏剧团的花名册,这份手抄的花名册已经有点泛黄,从密密麻麻的排名中可见当年戏班子的兴旺,净部、生部

云贵高原上的“古城堡”(3),文章来 源于惠女风情网

上一篇:沈阳故宫四谜团:满清龙脉何在? 下一 篇:尘封600年:横空出世的民间故事第一村

相关文章列表:云贵高原 古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