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风俗习惯网 >> 婚礼习俗 >> 其它婚俗与特殊婚姻形式(4)

其它婚俗与特殊婚姻形式(4)

时间: 2013年06月06日 来源:畲族婚俗 作者: 婚俗 浏览次数:

其它婚俗与特殊婚姻形式(4)导读:
畲族婚俗   畲族婚姻传统上极少与汉族通婚,在本民族内,忌讳同姓联姻。旧时,盛行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包办买卖婚姻。早婚现象严重,女孩长到八九岁就有媒人来提亲,婚龄多在15岁至19岁,20岁以上结

亲友陪同至女家订亲。男方来到女家时,主人即捧出四果(柿饼、冬瓜糖、红枣、龙眼干)和鸡蛋招待,此为大礼。按回民风俗,贵宾只喝一口甜汤,不能食大礼之物。接着,女家端出鸡蛋面线招待客人。然后,由姑娘亲自到厅堂接受男方“戴手指”,即男方把戒指戴在女方的手指上,自此,双方算是定下婚姻。

  回族婚礼仪式,定于“主麻日”举行。具体日期由双方商定。婚礼男方比女方隆重。在婚礼前的“主麻日”,男方先送彩礼给女方。彩礼花色品种繁多,有举行婚礼的大红烛、鞭炮,还有牛肉、羊肉、“油香”、“油酥花茧”、“油酥脆花”、糖果、糕饼以及布匹、聘金(现款)等等。

  姑娘出嫁前,也应备办各式各样的嫁妆,如首饰、衣服、床上用品、各种日用生活品,以及厅堂和洞房摆设装饰的物品。同时还须预先准备好给婆家妇女长辈和未婚姑姑等直系亲属每人布鞋一双或者布料一块,以便见面时奉送。嫁妆中必有《古兰经》。清末民初,尚有以手抄《古兰经》为嫁妆的风俗。出嫁前一天,所备办的嫁妆应全部送往男家。是晚,姑娘应“大净”(全身沐浴),更换新装,以示洁净无秽。

  举行婚礼的当日凌晨,男家主妇(新郎的祖母或母亲)经沐浴后,来到悬挂有裱褙的大幅《古兰经》的厅堂上,敬献鲜花,焚烧香末,点燃大红烛,并在桌上排列红米圆(丸)三小碗,以感谢“真主”赐结良缘。早餐全家食甜红米圆,象征新婚夫妇生活甜如糖蜜、终生团圆。

举行婚礼前,新郎先往女家迎亲。姑娘离家门时,也有“哭嫁”习俗,以嚎哭为“吉祥”。若新娘不能声泪俱下,被看作是无父母兄弟之情,视为不吉,会受亲友的议论谴责。

  新郎迎回新娘后,随即双双同往清真寺请阿訇主持婚礼。沿途,亲友和邻里的男女老少争相围观,有些调皮的小伙子,故意逗笑,使新娘羞羞答答。

  婚礼仪式在男方家的大厅举行。厅前搭一木板小平台,面朝西,上置方椅一张以备阿訇坐着“念经”。前面放置长方形“香案桌”一张。旧时,富贵人家桌上摆着一盘“金豆”(黄金豆粒),由阿訇念“依札布”(婚配经),意为:“万能的真主啊!感谢您的恩典,请您成全其两人的婚姻。”新郎、新娘跪于铺地席(用洞房床上新席)上“听经”。阿訇念完经后,对新郎、新娘问证词,待答“戒卑路土”(我愿意)后,便将桌上摆的“金豆”撒于新郎、新娘身上,意在知感“安拉”赐结良缘,并祈求“安拉”赐生贵子。撒在地上的“金豆”让贫苦回民拾之均分。此乃喜庆日子“散天课”施舍贫民。一般劳


其它婚俗与特殊婚姻形式(4),文章来 源于惠女风情网

上一篇:汉族的三朝回门婚俗 下一 篇:高山族-婚俗

相关文章列表:婚俗
·惠安小岞重现传统婚礼 
·回族婚俗 
·瑶族婚俗:女大当婚男大 
·汉族的三朝回门婚俗 
·阿昌族婚姻风俗习惯 
·门巴族婚姻风俗和居住 
·广东客家的婚俗 
·广东潮汕的婚俗 
·奇特的安徽婚嫁习俗 
·安徽芜湖婚事“六礼”